随着A股受理环节的开闸,不少在问询环节等待许久的公司都迎来了新的进展。
8月8日,节卡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(下称“节卡股份”)的科创板上市申请即将迎来上交所上市委的审核。
节卡股份的主要产品是协作机器人整机,其与越疆(2432.HK)、遨博(北京)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被并称为“协作机器人三杰”。
尽管越疆晚于节卡股份申报IPO,但整体进程较快,已于2024年12月登陆港股市场,成为港股的首家“协作机器人”公司。
此番若节卡股份顺利登陆科创板,亦有望成为A股市场的“协作机器人第一股”。
节卡股份的业绩已足具规模。
2024年收入、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亿元、0.06亿元,其中收入同比增长14.55%。
此番IPO,节卡股份要面临的挑战在于后续业绩能否实现持续增长。
2025年上半年,节卡股份的机器人本机业务收入同比下滑了超1成,同期整机销量仅完成了预估量的3成。
节卡股份正在发力更多低价型号,这能否带来更多业绩空间,仍有不确定性。
上会前砍“补流”这一刻,节卡股份已经等了超过2年的时间。
自2023年5月向上交所递交IPO申请后,节卡股份的IPO节奏并不快,期间经历了2轮问询和多次更新财务资料,始终未能迎来上会的关口。
即便如此,节卡股份始终坚守科创板申报。
彼时,越疆也曾在中金公司的保荐下启动科创板IPO辅导,但最终选择转战港交所,领先节卡股份一步登陆资本市场。
尽管节卡股份与越疆都主攻协作机器人,但两者在应用场景上还是有较大区别。
所谓协作机器人,即具有可操作性机械臂的机器人,可以与人在同一工作空间内协同作业,区别于传统工业机器人,具有安全、易用、灵活的特征。
越疆的协作机器人主要应用于工业、教育行业,2024年分别创收2亿元、1.47亿元,占比分别为5成、4成左右。
相比之下,节卡股份主攻汽车及零部件、3C电子等各类工业场景,近三年超9成收入均源自于此。
节卡股份的协作机器人具体分成Zu、Pro、C等多个系列。
型号类型较为丰富的Zu系列是主要收入来源,2022年至2024年分别创收1.57亿元、1.6亿元和2.07亿元,占比在5成-7成。
其中,2024年Zu系列收入同比增幅超25%。
Zu系列的价格变化不大,2024年单价为5.86万元,仅同比增长了2.4%,但同期销售量有了较大的飞跃,同比增长了25%至3526台。
“公司长期以来将汽车行业和3C电子行业作为公司产品最重要的目标应用场景,在该领域进行了大量研发、技术及营销投入,随着下游行业应用场景铺开、客户对协作机器人认可度提升及公司产品质量的日趋提高,公司机器人整机销量迅速提升。”节卡股份表示。
2024年,节卡股份的协作机器人整机销量达到7462台,同比增长了超5成。
机器人市场的高景气度,甚至一度超过节卡股份的预期。
2024年6月,节卡股份给上交所的回复称预计全年的机器人整机销量为6812台,约为实际销量的9成。
此番IPO,节卡股份计划募资6.76亿元投向“智能机器人生产”、“研发中心建设”两大项目。
智能机器人生产项目的投资金额为3.7亿元,预计可形成年产4万套机器人的产能。
信风注意到,如今节卡股份IPO募投计划已是其“一调再调”的结果。
在2023年5月第一版招股书中,节卡股份原计划募资7.5亿元,不仅用于机器人扩产等,还计划借此补充流动资金。
机器人的扩产、补流项目涉及的募投资金金额为4.2亿元、0.24亿元。
但截至2022年末,节卡股份的货币资金仍达到5.91亿元。
如此境况下,上交所当时对于节卡股份“补流”项目的合理性提出了问询。
节卡股份对此专门测算称:2022年至2025年需补充2.56亿元的营运资金以巩固产品优势,因此“补流”项目具有一定的合理性。
此后的第二版乃至第三版招股书中,节卡股份仍坚持未砍掉“补流”项目,但下调了机器人扩产项目的募投金额至3.7亿元。
直至此次上会稿中,节卡股份终于还是砍掉了“补流”项目,整体募资额缩水了10%左右。
发力低价机型节卡股份曾对2025年的销量做出了乐观估计,可达到1.03万台。
按照2024年5.02万元/台的单价粗略测算,则节卡股份的2025年整机收入有望达到5.17亿元。
但从目前的销量情况来看,这能否实现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。
2025年上半年,节卡股份的整机销量为3279台,仅达到预估数的3成。
不仅如此,2025年上半年机器人整机业务的收入为1.4亿元,同比下滑了超1成。
即便如此,节卡股份仍预估2025年收入可达到5.3亿元-5.65亿元。
监管对这一业绩估计的合理性提出了问询。
“结合期后经营业绩及财务指标变动情况,主要客户变动及新客户拓展等情况,说明发行人前瞻性分析是否谨慎。”上交所指出。
据节卡股份的解释,目前在手订单依旧充足。
截至今年6月末,节卡股份的在手订单金额为1.6亿元,同比增长了超9成。
“结合公司2025年6月末在手订单以及客户意向,相较于全年敏感性区间,具有较高的实现可能性。”节卡股份指出。
这或许都给节卡股份业绩带来更多压力。
或正因如此,节卡股份正在转变销售策略。
一直以来,作为节卡股份的主力机型,Zu系列的负载能力范围较为广泛,涵盖了3kg、5kg、7kg、12kg、18kg、20kg和30kg合计7个等级,这也是其受到不少对精密度要求较高的工业客户认可的一大原因,而Pro、C系列则均只有5个负载等级。
负载能力的等级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产品的适用范围,但这需要平衡与机器人自重之间的关系。
“人类的身体构造比较灵活,正常人通过训练的话是有可能举起接近自身体重的东西,但是机器人的话一般只能举起低于自重的产品。如果负载能力越大,有可能自重就会越大,在一些需要轻量化的场景中应用就会受限。”北京一家机器人企业人士解释称,“比较理想的状态就是自重轻的同时,负载能力范围广,也就是自重负载比较小,这样也能适用于更多场景。”
从负载的情况来看,节卡股份销量最多的负载型号依次是5kg、12kg、7kg、3kg。
或正因如此,节卡股份着重发力仅涵盖5kg、12kg两个型号的A系列。
2025年上半年,A系列的销量为965台,较2024年全年增长了近4成。
但负载能力范围有限的情况下,A系列定价也相对较低,销售单价为3.58万元,仅为Zu系列单价的6成。
这种“以量补价”的方式能否给节卡股份带来更多业绩空间,需持续观察。
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。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,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、财务状况或需要。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。据此投资,责任自负。专业配资平台排名第一,配资查询网,配资平台哪个软件好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