『夏诗古韵』为您打造属于您的中国传统文化
图片
图片
老家祠堂的墙上,刻着邵雍《言行吟》里的句子:"言不失仁,行不失义。自天佑之,吉无不利。"
小时候总以为是长辈用来训诫的老话,直到见过太多人事浮沉才懂,这十六个字,是比任何成功学都靠谱的"人生说明书"。
图片
一、"言不失仁":嘴上留三分暖,是给自己铺的路。
小区门口的杂货店老板老李,最会说"仁气"的话。
有回年轻人抱怨工资低,他不接话茬,只说"刚毕业都这样,我儿子当年还住过地下室";老太太嫌菜贵,他笑着递颗糖:"您尝尝这个,甜的能解气。"
有人说他油滑,可附近街坊都爱往他店里跑——谁不喜欢跟让人舒服的人打交道呢?
想起邵雍写的"言与仁背",忽然明白"失仁"的话有多伤人。
前同事小周总爱戳人痛处,说孕妇"胖得走不动",笑新人"穿得土",看似心直口快,实则把人际关系越搅越僵。
后来他离职时,连句送行的话都没人说。
语言这东西,像春风也像刀子。
嘴上留三分暖,不是虚伪,是知道"良言一句三冬暖"的朴素道理。
就像老李,从不说漂亮话,却总在分寸里透着体谅——这大概就是邵雍说的"言不失仁",看似为别人着想,其实是给自己的人生攒人气。
图片
二、"行不失义":脚下有底线,才能站得稳。
邵雍在诗里骂商鞅"贼义残仁",小时候读只觉得是历史评价,直到亲眼见了老张的故事。
老张开装修公司,有回算错账少收了客户两万,发现时合同都签了。
妻子劝他"装不知道",他却连夜找到客户说明情况:"钱可以慢慢赚,良心亏了睡不着。"
后来那客户成了他的"活广告",介绍来不少生意。
老张总说:"我爸当年教我,走路得踩实了,做事得守住线。"这"线",不就是邵雍说的"义"吗?
反观身边一些人,为了多赚点钱,给客户用劣质材料;为了抢项目,背后说同行坏话,看似占了便宜,实则在给自己挖坑。
就像商鞅,靠严刑峻法强秦,最后却落得"车分其身"的下场——邵雍写他"为法自弊",其实是在说:一个人要是连底线都能踩碎,早晚会被自己埋下的雷炸伤。
图片
三、"修仁行义":不是道德绑架,是最划算的生存策略。
巷尾的老中医王大夫,行医五十年,从不多开一副药。
有回贫困户来看病,他收了成本价还附赠草药,儿子不理解:"咱家又不是慈善堂。"
老人叹口气:"你爷爷当年告诉我,医者仁心不是白说的,你对人实在,人才能信你。"
如今王大夫八十多了,每天仍有病人从老远赶来——这大概就是邵雍说的"始知行义修仁者,便是延年益寿人"。
这里的"延年益寿",哪是指活多久?是说行义修仁的人,能在世事变迁里站得稳、走得远。
就像老槐树,不与花争艳,不与风较劲,只是默默扎根,反倒能历经风雨。
见过太多急功近利的人,为了捷径丢了底线,为了眼前利伤了长远路。
其实邵雍早就把道理说明白了:"自天佑之"不是求神拜佛,是说守住仁与义,就像给人生装了"安全系统",再大的风浪也能稳住阵脚。
傍晚路过祠堂,夕阳把墙上的句子照得发亮。忽然懂了,邵雍写《言行吟》,哪是讲大道理?
是给每个普通人指条实在路:说话别伤人,做事别越界,看似慢,其实是最稳的活法。
就像老辈人常说的:"人这一辈子,说到底就活两个字——心正。"心正了,言行就不会偏;言行不偏,日子自然顺。
这道理,邵雍懂,老祖宗懂,如今的我们,也该懂。
国学伟大,渡有缘人。
我是夏诗古韵,专注于国学龙脉振兴,国学思维传播,分享人情世故,解历史忧愁等干货知识,欢迎关注小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专业配资平台排名第一,配资查询网,配资平台哪个软件好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